2006/11/15

《傲慢與偏見》觀後感

下有劇情


我眼中《傲慢與偏見》是個優雅的電影。

主角伊莉莎白是個優雅又與眾不同的女性。行二,上有她摯愛的姊姊,珍。
下有三個妹妹,莉蒂雅、凱蒂、瑪莉。瑪莉是個安靜不服輸的女孩子。另外兩個妹妹則是花痴。
父親對伊莉莎白格外鍾愛,是個白髮蒼蒼對子女疏於管教,講話很諷刺的父親。
歇斯底里的母親一心只希望五個女兒順利出嫁。
在這樣環境下成長,容貌秀麗的珍與有自己想法的伊莉莎白是在公開場合也符合禮儀的優雅女性。
至於其他家人就表現得不是這麼合乎禮儀。
伊莉莎白與珍都希望能有真愛的婚姻
一家人在舞會上遇到賓利以及達西,賓利與珍幾乎一見鍾情。
母親為此非常得意,以致於得意忘形,講了不得體的話。
眼中只有珍的賓利並沒有注意到。
然而達西卻不是如此,達西面無表情的看著班奈特一家的言行舉止。
達西其實也對伊莉莎白有好感,但是當賓利詢問時,達西卻苛刻的諷刺了伊莉莎白。
正巧,伊莉莎白與朋友夏綠蒂聽到了。
聽見達西如此瞧不起自己的伊莉莎白,便從此刻開始討厭達西。


但是在另一個宴會中,伊莉莎白被自大的表親窮追不捨。
沒想到與古怪的表親跳完舞之後,緊接著達西向伊莉莎白邀舞。
一跳完舞伊莉莎白就離開,看著出盡洋相的家人,伊莉莎白在這這舞會中東躲西藏。
賓利與珍則發展順利,直到賓利聽從達西的建議以及妹妹的阻攔回到倫敦。
面對賓利不告而別的珍認為自己失戀了,然而伊莉莎白確定賓利還是愛著珍,因此伊莉莎白替珍打包要珍也到倫敦去,增加與賓利碰面的機會。

接著伊莉莎白面對自大表親的追求。
僅認識一天,便向伊莉莎白下跪求婚。伊莉莎白費盡唇舌告訴表親,她並不喜歡他,表現也不是矜持。才拒絕了表親無理的追求。
沒想到得知好友夏綠蒂竟要與表親成婚的消息。伊莉莎白只覺得那位表親自大古怪又無理,夏綠蒂與表親成婚讓伊莉莎白非常反對。

伊莉莎白應好友的邀請到她家作客,卻遭到表親贊助人無理的"審問",更沒想到竟會在贊助人家中巧遇達西。
原來贊助人是達西的姨媽。達西正巧到姨媽家裡作客。喜歡散步的伊莉莎白一日躲雨時,遇到達西展開的追求與表白。但伊莉莎白嚴詞拒絕了達西。

然而難過的不僅達西一人,連拒絕達西的伊莉莎白都精神恍惚。
伊莉莎白呆站著發呆時,達西送來了信,解釋了伊莉莎白對他的誤解。

返家的伊莉莎白,很快又跟姨父母外出旅行,沒想到姨父母竟會到達西的莊園。
正巧達西在家,因此伊莉莎白又再度遇上了達西。
姨父母非常喜愛達西,應邀與達西去釣魚。
當晚伊莉莎白卻收到珍的來信,得知妹妹莉蒂雅與不務正業的軍人私奔。
姨父母、達西立刻出發前去尋找。不久便得到莉蒂雅與軍人結婚的消息。

在莉蒂雅回家炫耀時,伊莉莎白才從莉蒂雅口中得知一切都是達西暗中幫忙才有這樣的結果。
之後班耐特一家又得知賓利將要回來離他們家不遠的尼日菲莊園。
賓利果然回來了,並且向珍求婚。
欣喜珍得到幸福的伊莉莎白當晚卻遇到達西的姨媽無理的責問。
心煩意亂的珍在清晨就離家散步去了。
沒想到在安靜的清晨,達西又跟伊莉莎白"巧遇"了。
達西為姨媽的無理向伊莉莎白道歉,並且從姨媽口中得知伊莉莎白的回答而重燃希望。
再度向伊莉莎白求婚的達西,這次總算有了圓滿的答覆。
伊莉莎白與達西之間有些迂迴。但幸好最後是個完美的結局。達西對愛的表現十分笨拙,造成伊莉莎白的誤會是完全不讓人意外的。
其實我非常喜歡看達西的笨拙。
例如劇中一個橋段,伊莉莎白得知與賓利出遊的珍感冒的消息,走了六哩的路到尼日菲莊園去看珍。
達西接到管家的通報還沒反應過來,看到伊莉莎白走進他眼簾,一愕之下連忙站起向伊莉莎白行禮。
也很喜歡達西向伊莉莎白邀舞的那一幕。

很喜歡如此愛姊姊的伊莉莎白,伊莉莎白嚴詞拒絕達西的喬段更是深深得表現出對姊姊的保護與敬愛。
當達西對伊莉莎白說賓利覺得珍表現得有點冷淡。
伊莉莎白立刻反駁「我姊姊連對我都很少表現出她愛我的樣子!」一句話透露出伊莉莎白對珍的瞭解及愛護。
她知道珍害羞、覥腆,也知道珍對自己的珍惜。
優雅的《傲慢與偏見》,處處可見濃烈炙熱的情感。

2006/11/14

信仰

從牡丹花道看到的文章-前世今生
讓我想起父母最近篤信佛教、身邊的人越來越多人吃素、朋友篤信基督。
還有我也信基督我喜歡基督教中永生永死的觀念。因為只需審判一次,就能得到永生或永死。
如果真的不被基督所愛,賞我一個痛快吧,別讓我在輪迴中掙扎。那比死亡還要殘酷!


我曾跟堂哥講起那樣的想法,堂哥卻說,他喜歡佛教的原因就是因為連神也在輪迴裡,有一天他也會進入輪迴成為人。人有一天也會成為神。
「人永遠不可能成佛的」,這是在陰陽師中晴明對博雅說的一句話。
人一旦有太深的執念希望自己能夠成佛,那麼就無法成佛了。過深的執念反而會讓自己變成鬼。
但是人心是最無法勉強的,所以人無法成為神,人永遠是人,永遠輪迴。
不斷的輪迴,讓我覺得悲哀。

現在輪迴的觀念,有越來越多人可以認為確有其事。
如那個英國6歲的小男孩。
也有經過催眠得知。
可是我信基督的朋友也有他的理由駁斥這種想法:現在的有幾億人口,以前哪來這麼多人?

但我也深信大家信奉的神,其實是同一個。

因此父母最近常跟我叨念說『要常念佛號,這對你很好,你帶著念珠念好不好?』
讓我非常暴躁或許我比較沒有佛緣,或許生來不見棺材不掉淚,或許與佛的緣分還沒到。
但是佛的教義煩請你們弄明白再來傳教。也不要聽到我說我想去信基督教就暴跳如雷!
『圓融』在佛教中也是很重要的,這連我這個信仰不虔誠的小鬼都知道。
你們的所作所為,現在不叫做圓融。
既然你們要信佛,並且喜歡傳教,請先虔誠一點,不要只信自己喜歡的部分。


2006/11/07

屏風表演班-女兒紅

光看名字就很想看,
看名字就莫名的覺得好看。
在萬分期待下,終於盼到了女兒紅這齣舞台劇。

女兒紅訴說著李國修媽媽的故事



下有劇情












故事從媽媽說不參加姊姊的婚禮開始。
但我當時卻不知他就是李國修的媽媽,一直到中場休息後才確定媽媽是哪一個。

我還年輕,知道戰爭恐怖、逃難疾苦。知道,就只是知道,沒親身經歷過,只在腦海裡模糊的描畫過。
但是故事中的媽媽,經歷過文化大革命。
她親眼看著媽媽被妹妹鬥死,她的媽媽死在自己的背上!
在逃難時,還在襁褓中的孩子被擠死,她毫不猶豫將屍體丟下海。
那是什麼樣的心情,我無法想像。

因為難以想像,這齣戲也難產生共鳴。

阿姨跟說書的私奔
媽媽代替阿姨出嫁。
看著媽媽逼著對方娶自己,我看得嘴角微微彎起。到後來才想起媽媽的悲哀。

媽媽看著自己的妹妹鬥死他們的媽媽,讓我印象深刻。
媽媽看著妹妹疊起10張桌子,看著妹妹叫人把媽媽推下來。
那搖晃的10張桌子,難以磨滅。

後來看到阿姨的傷心,阿姨對外婆說與其讓人來鬥你,不如我自己動手!
看著這一切的媽媽,不知有多痛苦。

撤退到台灣,媽媽的床,就是媽媽所有的世界。
女兒出嫁了,她都沒肯去。
直到妹婿出現,她才跨出家的門檻。
然而妹婿的出現,帶來的是妹妹慘死、草草埋葬的消息。
為了等妹婿再度出現,只為了將她一直認為不是自己的嫁衣拿給妹婿,在家門前的長廊來來回回得走。
整整一年後離世。


這齣讓我難有感想的舞台劇也接近尾聲。
看完後,除卻對鬥爭的恐懼,惆悵讓我難以入眠。

媽媽的死因究竟是什麼?
是妹妹的慘死嗎

我不明白